怪我夜不歸,茜袂窺柴荊。
出自宋朝蘇軾《和陶赴假江陵夜行郊行步月作》
缺月不早出,長(zhǎng)林踏青冥。
犬吠主人怒,愧此閭里情。
怪我夜不歸,茜袂窺柴荊。
云間與地上,待我兩友生。
驚鵲再三起,樹端已微明。
白露凈原野,始覺丘陵平。
暗蛩方夜績(jī),孤螢亦宵征。
歸來閉戶坐,寸田且默耕。
莫赴花月期,免為詩(shī)酒縈。
詩(shī)人如布谷,聒聒常自名。
注釋參考
不歸
(1).不返家。《詩(shī)·豳風(fēng)·東山》:“我徂東山,慆慆不歸。” 清 蒲松齡 《司文郎》:“又聞次年再行鄉(xiāng)試,遂不歸,止而受教?!?/p>
(2).不歸還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盜戶》:“詎惡久假不歸,霸為己有?!?/p>
柴荊
(1).做柴用的小木。 唐 杜甫 《晨雨》詩(shī):“暫起柴荊色,輕霑鳥獸羣?!?仇兆鰲 注:“柴荊,小木。”一本作“ 紫荊 ”。 清 方文 《窮冬六詠·無(wú)薪》:“依人斬蒿艾,無(wú)處拾柴荊?!?/p>
(2).指用柴荊做的簡(jiǎn)陋門戶。 唐 白居易 《秋游原上》詩(shī):“清晨起巾櫛,徐步出柴荊。” 宋 王安石 《送贊善張君西歸》詩(shī):“柴荊雀有羅,公子數(shù)經(jīng)過?!?清 白華山人 《<十洲春語(yǔ)>序》:“今晨初霽,予方畚掘擁土,周匝樊槿,啄啄然聞?dòng)羞挡袂G者。”
(3).借指村舍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初去郡》詩(shī):“恭承古人意,促裝反柴荊?!?唐 溫庭筠 《秋日旅舍寄義山李侍御》詩(shī):“一水悠悠隔 渭城 , 渭城 風(fēng)物近柴荊?!?明 高濂 《玉簪記·命試》:“春風(fēng)桃李遍柴荊,花館琴書不絶吟?!?/p>
蘇軾名句,和陶赴假江陵夜行郊行步月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