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樂雷發(fā)《九疑紫霞洞歌》:
猗歟奇哉,紫霞之洞真天開。
千變萬狀不可述,恍疑幻出壺中之蓬萊。
湘濱兩姝不敢到,悵望蒼梧云縹緲。
爾來三千三百年,斑龍空臥金光草。
我采姹女江華濱,是為三十六帝之外臣。
右持綠玉杖,左攜紫金紅。
長歌天上謠,一呼開先扃。
列炬照深窈,懸身事幽討。
群仙喜我來,驚笑欲絕倒。
何侯撫我頂,偉遠拍我肩。
綠華贈我金條脫,安期分我紅景丹。
借問此何地,指言太虛天。
翠霞紫云張寶幄,懸黎結綠盤瓔珞。
萬疊蒼苔荒石田,誰呼青龍耕紫煙。
帝獄銅墻未偏識,擬開寶藏紬云笈。
嵯峨水際披蓑翁,應是錢鏗釣神龍。
仙人仙人何多事,驚世駭俗變靈異。
或跣巨足垂天云,或卬短趾流沙潯。
或現(xiàn)姑射處子身,粉霞紅綬藕絲裙。
或示普陀大士形,或持簪柳垂寶瓔。
或插鏤象管,或結火齊珍,或琢玄圃玉,或布只園金。
洞中之深不知幾百里,但見縈紆屈折一里一澗水。
人言有路通桂林,乘興欲尋日華君。
吾聞洞中大小洞天三十六,帝遣列真分治局。
上界官府應更多,定知此洞今誰屬。
猗歟奇哉,紫霞之洞真天開。
我上會稽深禹穴,復浮滄海登天臺。
巖谷豈無奇,眎此何塵埃。
摩挲崖石題惡句,記我杖履敲云來。
黃涪翁,元漫叟,目力一生空宇宙。
澹巖陽華有何奇,枉費篇章劖石竇。
注釋參考
洞中
命中,切中。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仁宗皇祐四年》:“弩發(fā)輒洞中,賊勢稍屈?!?清 夏燮 《中西紀事·海疆殉難記上》:“ 關提軍 善識砲性,凡高下遠近,發(fā)皆洞中?!?林紓 《枕岱軒記》:“﹝君﹞與余論吏治,洞中民隱。”
不知
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,和知道的意思相反。百里
(1).一百里。謂距離甚遠?!兑住ふ稹罚骸罢痼@百里,不喪匕鬯?!薄对姟ご笱拧どH帷罚骸熬S此圣人,瞻言百里?!薄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》:“兵法,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?!?宋 蘇軾 《明君可與為忠言賦》:“心茍無邪,既坐瞻於百里;人思其效,將或錫之十朋?!?清 紀昀 《閱微草堂筆記·如是我聞二》:“乃知天下事,但知其一,不知其二,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憂者,始服 永公 ‘熟慮其后’一言,真‘瞻言百里’也?!?/p>
(2).古時諸侯封地范圍?!睹献印とf章下》:“天子之制,地方千里,公侯皆方百里?!焙笥靡苑Q諸侯國。參見“ 百里之命 ”。
(3).亦謂地小?!睹献印す珜O丑上》:“然而 文王 ( 周文王 )猶方百里起,是以難也。”《荀子·仲尼》:“故善用之,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?!?/p>
(4).古時一縣所轄之地。因以為縣的代稱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縣大率方百里?!?漢 蔡邕 《太尉陳公贊》:“公在百里,有西產之惠,賜命方伯,分 陜 餘慶?!?晉 陶潛 《酬丁柴桑》詩:“秉直司聰,惠于百里?!?唐 王勃 《上明員外啟》:“三冬文史,先兆跡於青衿;百里絃歌,即馳芳於墨綬。”
(5).借指縣令?!逗鬂h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 渙 ( 王渙 )謝遣曰:‘枳棘非鸞鳳所棲,百里豈大賢之路?!?李賢 注:“時 渙 為縣令,故自稱百里也?!薄赌淆R書·文學傳·崔慰祖》:“帝( 明帝 )欲試以百里, 慰祖 辭不就?!?宋 王禹偁 《畬田詞》序:“茍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,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,庶乎污萊盡闢矣。”
(6).寶劍名。 晉 崔豹 《古今注·輿服》:“ 吳大帝 有寳刀三,寳劍六。寳劍六:一曰白虹……六曰百里。”
(7).復姓。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。見《孟子·萬章上》。
縈紆
縈紆 (yíngyū) 盤旋彎曲;回旋曲折;縈回 wreathe 云棧縈紆屈折
屈折:1.屈身;貶抑。《莊子·駢拇》:“屈折禮樂,呴俞仁義,以慰天下之心者,此失其常然也?!?陸德明 釋文:“謂屈折支體為禮樂也?!?漢 王充 《論衡·率性》:“猛氣消損,驕節(jié)屈折。”《新唐書·楊再思傳》:“公位尊,何自屈折?” 宋 葉適 《鄭景元墓志銘》:“世常病 景元 負氣不屈折,故不用,殆豪士哉!” 清 黃宗羲 《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記》:“風雨之夕,屈折篷底,躑躅泥淖,故行者為甚難?!?/p>
(2).扭曲;曲折。 北周 庾信 《擬連珠》之二三:“蓋聞性靈屈折,鬱抑不揚;乍感無情,或傷非類?!?唐 柳宗元 《鈷鉧潭記》:“其始蓋 冉水 自南奔注,抵山石,屈折東流?!?宋 洪邁 《容齋隨筆·桃源行》:“近時 胡宏 仁仲 一詩,屈折有寄味?!?/p>
屈?。邯q歪曲。 清 方苞 《<春秋直解>序》:“蓋屈摺經(jīng)義以附傳事者,諸儒之蔽也。”
樂雷發(fā)名句,九疑紫霞洞歌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