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代任華《寄杜拾遺》:
杜拾遺,名甫第二才甚奇。
任生與君別,別來已多時,何嘗一日不相思。
杜拾遺,知不知?昨日有人誦得數(shù)篇黃絹詞,吾怪異奇特借問,果然稱是杜二之所為。
勢攫虎豹,氣騰蛟螭,滄海無風似鼓蕩,華岳平地欲奔馳。
曹劉俯仰慚大敵,沈謝逡巡稱小兒。
昔在帝城中,盛名君一個。
諸人見所作,無不心膽破。
郎官叢里作狂歌,丞相閣中常醉臥。
前年皇帝歸長安,承恩闊步青云端。
積翠扈游花匼匝,披香寓直月團欒。
英才特達承天眷,公卿無不相欽羨。
只緣汲黯好直言,遂使安仁卻為掾。
如今避地錦城隅,幕下英僚每日相隨提玉壺。
半醉起舞捋髭須,乍低乍昂傍若無。
古人制禮但為防俗士,豈得為君設之乎。
而我不飛不鳴亦何以,只待朝廷有知己。
已曾讀卻無限書,拙詩一句兩句在人耳。
如今看之總無益,又不能崎嶇傍朝市。
且當事耕稼,豈得便徒爾。
南陽葛亮為友朋,東山謝安作鄰里。
閑常把琴弄,悶即攜樽起。
鶯啼二月三月時,花發(fā)千山萬山里。
此時幽曠無人知,火急將書憑驛使,為報杜拾遺。
注釋參考
古人
古人 (gǔrén) 泛指前人,以區(qū)別于當世的人 the ancients;one who has passed away俗士
(1).庸俗不高尚的人?!逗鬂h書·文苑傳·劉梁》:“常疾世多利交,以邪曲相黨,乃著《破羣論》。時之覽者,以為‘ 仲尼 作《春秋》,亂臣知懼;今此論之作,俗士豈不愧心?!?南朝 齊 孔稚珪 《北山移文》:“請迴俗士駕,為君謝逋客?!薄赌鲜贰ぱ魝鳌ず芜h》:“其所會遇,未嘗以顏色下人。是以多為俗士所疾惡。其清公實為天下第一。”
(2).見識淺陋的人?!度龂尽な裰尽ぶT葛亮傳》“ 諸葛孔明 者,臥龍也,將軍豈愿見之乎”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《襄陽記》:“ 德操 曰:‘儒生俗士,豈識時務?識時務者在乎俊杰。此間自有伏龍、鳳雛。’” 宋 何薳 《春渚紀聞·記硯》:“或疑是 渾州 呂老 所作,而研首無‘呂’字,其製巧妙,非俗士所能為?!?魯迅 《漢文學史綱要》第四篇:“又有《對楚王問》,自辯所以不見譽于士民眾庶之故,先征歌曲,次引鯨鳳,以明俗士之不能知圣人?!?/p>
(3).未出家的世俗之士。 唐 韓愈 《別盈上人》詩:“山僧愛山出無期,俗士牽俗來何時?!?/p>
豈得
猶怎能,怎可?!逗鬂h書·孔融傳》:“王室大臣,豈得以見脇為辭。” 唐 李白 《擬古》詩之十二:“人生難稱意,豈得長為羣?” 宋 葉適 《朝請大夫陳公墓志銘》:“今日常文又不用,乃依群盜剽奪行之,豈得以敗亡為戲乎。” 清 陳康祺 《郎潛紀聞》卷四:“維正之供,至欲藉勢力以巧免,是化外也,繩以嚴刑,豈得為過?!?/p>
任華名句,寄杜拾遺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歸龍潮(正式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