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王禹偁《金吾》:
金吾河朔人,事郡在賤列。
攀附周世宗,龍飛起魚鱉。
委質(zhì)向圣朝,積功取旄鉞。
所在肆貪殘,乘時恃勛伐。
皇家平金陵,九江聚遺孽。
彌年城乃陷,不使雞犬活。
老小數(shù)千人,一怒盡流血。
三惑無不具,五福何嘗缺。
晚年得執(zhí)金,富貴居朝闕。
娛樂有清商,康強無白發(fā)。
享年六十九,固不為夭折。
考終北牖下,手足全啟發(fā)。
子孫十數(shù)人,解珮就衰絰。
贈典頗優(yōu)崇,視朝為之輟。
哀榮既如是,報應何足說。
責簿李廣死,賜劍武安滅。
僥幸過古人,況無大功烈。
福善與禍淫,斯言僅虛設。
吁嗟為儒者,寒餓守名節(jié)。
五十朝大夫,龍鍾頭似雪。
無故不殺羊,禮文安可越。
何況賓祀間,貧苦無羊殺。
注釋參考
吁嗟
(1).嘆詞。表示憂傷或有所感?!冻o·卜居》:“吁嗟嘿嘿兮,誰知吾之廉貞?!薄段倪x·謝朓<和王著作八公山詩>》:“平生仰令圖,吁嗟命不淑。” 李善 注引 薛君 《韓詩章句》:“吁嗟,嘆辭也?!?陳毅 《感事書懷》詩:“吁嗟我與汝,滄海之一粟?!?/p>
(2).嘆詞。表示贊美。 明 黃溥 《閑中今古錄》:“至今兒孫主沙漠,吁嗟 趙 氏何其隆!” 清 黃遵憲 《紀事》詩:“吁嗟 華盛頓 ,及今百年矣?!?/p>
(3).哀嘆;嘆息。《孔子家語·執(zhí)轡》:“民惡其殘虐,莫不吁嗟?!?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救邊》:“一人吁嗟,王道為虧。” 唐 寒山 《詩》之二○四:“世人何事可吁嗟,苦樂交煎勿底涯?!薄都魺粜略挕で锵阃び洝罚骸芭踵狄秩?,不能致辭?!薄都t樓夢》第三五回:“那鸚哥便長嘆一聲,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?!?/p>
儒者
尊崇儒學、通習儒家經(jīng)書的人。 漢 以后泛指一般讀書人?!赌印し侨逑隆罚骸叭逭咴唬骸H親有術,尊賢有等。’”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 成安君 ,儒者也,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。” 明 葉盛 《水東日記·沉孟端》:“ 沉孟端 先生 方學 ,雖本世醫(yī),而通知古今,有儒者風。” 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在現(xiàn)代中國的孔夫子》:“然而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們……一到圓形的地球,卻什么也不知道?!?/p>
寒餓
寒冷饑餓。 唐 李公佐 《廬江馮媼傳》:“又久困寒餓,得美食甘寢,不復言?!?宋 蘇軾 《病中大雪數(shù)日未嘗起觀虢令張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》:“詩人例窮蹇,秀句出寒餓?!薄端问贰ぷ啃袀鳌こ补取罚骸拔?涇原 武夫,死非所惜。顧妻子不免寒餓,槖中有銀數(shù)百兩,非君莫可使遺之者。”
名節(jié)
名譽與節(jié)操。
出處:
《漢書·龔勝傳》:“二人相友,并著名節(jié)?!?
晉 李密 《陳情事表》:“本圖宦達,不矜名節(jié)?!?
《晉書·呂光載記》:“欲全卿名節(jié) ,不使貽笑將來?!?
宋 王禹偁 《上史館呂相公書》:“今館中之士先進者……皆砥礪名節(jié),老于文學?!?/p>
明 黃道周《節(jié)寰袁公傳》:“董先生(董其昌)曰:‘ 公(袁可立)護名節(jié),勝于功名。善刀而藏,見機勇退’”
明 于謙《無題》:名節(jié)重泰山,利欲輕鴻毛 。
許杰 《鄰居》一:“人家的名節(jié)呢,你不能輕易毀壞?!?/p>
王禹偁名句,金吾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8答案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