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惡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
出自先秦 墨子《墨子·01章 親士》:
摘自《墨子·01章 親士》
解釋:怎么會有不用同道的人而只用與自己意見相同的人的道理呢?
原文摘要:
雖有慈父,不愛無益之子。是故不勝其任而處其位,非此位之人也;不勝其爵而處其祿,非此祿之主也。良弓難張,然可以及高入深;良馬難乘,然可以任重致遠;良才難令,然可以致君見尊。是故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己也,故能大。圣人者,事無辭也,物無違也,故能為天下器。是故江河之水,非一水之源也;千鎰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。夫惡有同方取不取同而已者乎?蓋非兼王之道也!是故天地不昭昭,大水不潦潦,大火不燎燎,王德不堯堯者,乃千人之長也。其直如矢,其平如砥,不足以覆萬物。是故溪陜者速涸,逝淺者速竭,〔土堯〕埆者其地不育。王者淳澤,不出宮中,則不能流國矣。
注釋參考
有同
如同。 唐 無名氏 《開河記》:“陛下欲聽狂夫之言,學(xué)亡 秦 之事,但恐社稷崩離,有同 秦 世?!?/p>
不取
不贊成;不采取。《漢書·文帝紀(jì)》:“今不選舉焉,而曰必子,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,而專於子,非所以憂天下也。朕甚不取?!?顏師古 注:“不取,猶言不用此為善也?!?明 何景明 《擬與藩司論救荒書》:“竊於執(zhí)事有不取焉?!?茅盾 《子夜》五:“如果這大規(guī)模計劃本身是建筑在空虛的又一大規(guī)模計劃上,那也是他所不取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