撲破果然亡朕跡,從教在地黑漫漫
出自宋代釋普巖《大藏主號(hào)鏡中》:
孤光不隨有地間,碧落沖開萬象寒。
撲破果然亡朕跡,從教在地黑漫漫。
注釋參考
撲破
摔破;摔壞。 五代 齊己 《撲滿子》詩(shī):“到頭須撲破,卻散與他人。” 清 張潮 《幽夢(mèng)影》卷下:“媸顏陋質(zhì),不與鏡為仇者,亦以鏡為無知之死物耳,使鏡而有知,必遭撲破矣?!?/p>
果然
果然 (guǒrán) 確實(shí)如此,表示事實(shí)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really;as expected;as things turn out 果然名不虛傳 里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,她就拿起來,轉(zhuǎn)身走進(jìn)樹林?!杜@煽椗? 連詞,表示假設(shè) if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,我去時(shí)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。 飽足的樣子 be satiated with food 適莽蒼者,三食而反,腹猶果然?!肚f子·逍遙游》朕跡
見“ 朕跡 ”。
亦作“ 朕蹟 ”。征兆;痕跡。 唐 李嶠 《宣州大云寺碑》:“察動(dòng)用於神機(jī),推朕跡於冥數(shù)?!?唐 元稹 《望云騅馬歌》:“掣開流電有輝光,突過浮云無朕蹟?!?宋 朱熹 《答呂子約書》:“事物過了,便無朕跡?!?/p>
從教
(1).聽從教導(dǎo)?!俄n非子·詭使》:“無二心私學(xué),聽吏從教者,則謂之陋?!?/p>
(2).指信教的人;教徒。 清 夏燮 《中西紀(jì)事·江楚黜教》:“ 羅 至 撫州 中途,憩息於從教 陳 姓之宅。”
(3).指脅從、受教唆的人。 清 魏源 《陜西按察使贈(zèng)布政使嚴(yán)公神道碑銘》:“以其間縛悍 回 於 華 渭 ,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,皆治渠魁,寬脅從,曰:‘吾但治從逆,不治從教?!?/p>
(4).從此使得;從而使。 唐 韓偓 《偶見》詩(shī):“千金莫惜旱蓮生,一笑從教 下蔡 傾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詩(shī)話》卷二:“余愛其晚年佳句,如:‘廢書祇覺心無著,少飲從教睡亦清?!?/p>
(5).聽任;任憑。 宋 韋驤 《菩薩蠻》詞:“白髮不須量,從教千丈長(zhǎng)。” 明 高啟 《夜雨》詩(shī):“醉來獨(dú)滅青燈臥,風(fēng)雨從教滴夜長(zhǎng)?!?清 錢謙益 《團(tuán)扇篇》詩(shī):“從教妾扇經(jīng)秋掩,但愿君心并月圓?!?/p>
黑漫漫
形容漆黑一片,沒有邊際。《水滸傳》第十九回:“黑漫漫堆起烏云,昏鄧鄧催來急雨?!?明 劉兌 《嬌紅記》:“黑漫漫望斷行云路遠(yuǎn)?!?曹禺 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是他把 匈奴 從黑漫漫的天災(zāi)人禍的風(fēng)波里,逐漸引進(jìn)了一個(gè)平安的港口?!?/p>
釋普巖名句,大藏主號(hào)鏡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7恐怖妹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