墻根戢戢數(shù)蝸牛,雨長(zhǎng)垣衣亭更幽
出自宋代黃庭堅(jiān)《次韻任君官舍秋雨》:
墻根戢戢數(shù)蝸牛,雨長(zhǎng)垣衣亭更幽。
驚起歸鴻不成字,辭柯落葉最知秋。
菊花莫恨開時(shí)晚,谷穟猶思晴后收。
獨(dú)立搔頭人不解,南山用取一樽酬。
注釋參考
墻根
墻根 (qiánggēn) 墻的下段靠近地面的部分 the foot of a wall戢戢
(1).密集貌。 唐 于鵠 《過(guò)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》詩(shī):“戢戢亂峯里,一峯獨(dú)凌天?!?宋 蘇舜欽 《天平山》詩(shī):“ 吳 會(huì) 括眾山,戢戢不可數(shù),其間號(hào) 天平 ,突兀為之主。” 清 唐孫華 《狎客》詩(shī):“戢戢附群蟻,殷殷聚飛螡?!?王旡生 《中國(guó)歷代小說(shuō)史論》:“舉億兆人之材力,咸戢戢於一范圍之下,如羊豕然?!?/p>
(2).順從貌。 清 平云 《孤兒記》:“戢戢然勿敢少違?!?梁?jiǎn)⒊?《中國(guó)積弱溯源論》:“不見夫戲獸者乎。以馬之駿、以猴之黠、以獅之戾、以象之鈍,而能使趨蹌率舞於一庭,應(yīng)弦合節(jié),戢戢如法者,何也?”
(3).象聲詞。形容細(xì)小之聲。 唐 元稹 《表夏》詩(shī)之八:“翩翩簾外鷰,戢戢巢內(nèi)雛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畫皮》:“一更許,聞門外戢戢有聲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口技》:“折紙戢戢然,拔筆擲帽丁丁然,磨墨隆隆然?!?/p>
(4).魚張口貌。 唐 杜甫 《又觀打魚》詩(shī):“小魚脫漏不可記,半死半生猶戢戢。” 宋 梅堯臣 《五月十三日大水》詩(shī):“戢戢后池魚,隨波去難留?!?清 黃宗羲 《振華鄭公神道碑》:“戢戢如枯魚之委于泥沙?!?/p>
蝸牛
蝸牛 (wōniú) 軟體動(dòng)物,頭部有兩對(duì)觸角,殼略呈扁圓形或圓錐形,有螺旋紋。吃草本植物的表皮 snail垣衣
(1).墻上背蔭處所生的苔蘚植物。覆蔽如人之衣,故名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藥名》詩(shī):“石蠶終未蠒,垣衣不可裳。” 宋 陸游 《九月六日小飲醒后作》詩(shī):“屋老垣衣茂,池深石髮長(zhǎng)。”
(2).指地上的苔蘚。 唐 陸龜蒙 《苔賦》:“高有瓦松,卑有澤葵;散巖竇者石髮,補(bǔ)空田者垣衣?!?/p>
黃庭堅(jiān)名句,次韻任君官舍秋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