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星徼外通蠻服,五夜燈前草御文
出自唐代元稹《使東川駱口驛二首》:
郵亭壁上數(shù)行字,崔李題名王白詩。
盡日無人共言語,不離墻下至行時。
二星徼外通蠻服,五夜燈前草御文。
我到東川恰相半,向南看月北看云。
注釋參考
二星
(1).猶雙星。指牽牛、織女,比喻夫婦。 唐 劉長卿 《哭張員外繼》詩:“慟哭 鐘陵 下,東流與別離。二星來不返,雙劍沒相隨。”題注:“公及夫人相次沒于 洪州 。”
(2).即二使星。 唐 孔德紹 《送蔡君知入蜀》詩之二:“ 靈關 九折險, 蜀 道二星遙?!?/p>
徼外
塞外,邊外。《史記·佞幸列傳》:“人有告 鄧通 盜出徼外鑄錢?!薄读簳ぶT夷傳·海南》:“其徼外諸國,自 武帝 以來皆朝貢。” 宋 司馬光 《五哀詩·馬伏波》:“ 漢 令班 南海 ,蠻兵避 鬱林 ,天涯柱分界,徼外貢輸金?!?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·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》:“收復諸土司,又收……新土司徼外地四、五千里入版圖。”
蠻服
(1).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,每方五百里分為一服,共分成九服。蠻服在衛(wèi)服之外,夷服之內(nèi),為第六服?!吨芏Y·夏官·職方氏》:“方千里曰王畿……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蠻服?!?賈公彥 疏:“言蠻者,近夷狄,蠻之言縻,以政教縻來之?!?/p>
(2).泛稱遠離京城的邊遠地區(qū)。 唐 元稹 《駱口驛》詩:“二星徼外通蠻服,五夜燈前草御文?!?/p>
五夜
(1).即五更。《文選·陸倕<新刻漏銘>》:“六日不辨,五夜不分?!?李善 注引 衛(wèi)宏 《漢舊儀》:“晝夜漏起,省中用火,中黃門持五夜。五夜者,甲夜、乙夜、丙夜、丁夜、戊夜也。” 唐 王建 《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》之五:“仰頭五夜風中立,從未圓時直到圓?!薄痘ㄔ潞邸返谒囊换兀骸拔逡固鎏鏊怀?,燈昏被冷若為情?!?/p>
(2).指戊夜,即第五更。 唐 崔琮 《長至日上公獻壽》詩:“五夜鐘初動,千門日正融?!?清 姚鼐 《景陽鐘歌》:“萬鈞猛虡懸云陛,五夜蒲牢驚翠幬。”
元稹名句,使東川駱口驛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