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于石《伯勞》:
嗚呼有生初,蠢蠢不知幾。
血?dú)饩杏?,擾擾靡窮已。
伯益烈山澤,庭氏挾弓矢。
驅(qū)除或未盡,遺類復(fù)紛靡。
豈惟梟鳥惡,亦有伯勞氏。
瑣瑣至微物,兇悖乃如此。
不思天壤間,萬物雖異類。
子之於父母,恩愛均一理。
卵翼哺爾成,胡為遽忘義。
昔聞烏反哺,羔羊能跪乳。
蜂蟻?zhàn)R君臣,豺狼知父子。
寄語(yǔ)當(dāng)世人,為此勿為彼。
注釋參考
豈惟
見“ 豈唯 ”。
梟鳥
比喻惡人或逆子。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馀韻》:“那 烏衣巷 不姓 王 , 莫愁湖 鬼夜哭, 鳳凰臺(tái) 棲梟鳥。” 周詠 《感懷》詩(shī)之二:“大地飛鳴盡梟鳥,何年重見鳳鸞翔?!?楊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二章:“不孝的梟鳥給臉不要臉!不聽話,給我滾蛋!”
伯勞
伯勞 (bóláo) 鳥,額部和頭部的兩旁黑色,背部棕紅色,有黑色波狀橫紋。吃昆蟲和小鳥。有的地區(qū)叫虎不拉( ) shrike于石名句,伯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