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色深補袞,三入厭承明
出自宋代李洪《慶陵季文尚書休致會者三十一人各賦詩》:
尚書妙德望,曳履聞直聲。
獻納雨露邊,斯文有統(tǒng)盟。
重席侍經幄,藻鑾持銓衡。
不憚推轂士,規(guī)摹漢西京。
五色深補袞,三入厭承明。
欻起莼鱸思,徑作吳松行。
名位九牧聳,富貴一毫輕。
徜徉霅溪上,結廬依化城。
擺落軒冕累,白屋倒屣迎。
實際契禪宗,虛靜合仙經。
圣朝亟圖舊,世臣重典刑。
蒼生望東山,鹽梅待調羹。
引年章屢卻,勇決非矯情。
雍容進退間,夷惠和且清。
出綸冠奎文,安車示尊榮。
樂天宅池臺,翁仲金馀籯。
公貴無留資,韓宣有卿名。
時方需大老,復當佐升平。
它年秉旌地,堂上有奇兵。
恢復還舊都,翠華駕云亭。
賤子荷英盼,煉句愧陰鏗。
請歌公歸兮,盍使季札聽。
注釋參考
五色
五色 (wǔsè) 指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五色,也泛指各種色彩 five colurs of blue,yellow,red,white and black 五色紛披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記·游黃山記》補袞
(1).補救規(guī)諫帝王的過失。語本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:“袞職有闕,維 仲山甫 補之。” 漢 阮瑀 《為曹公作書與孫權》:“愿仁君及孤,虛心回意,以應《詩》人補袞之嘆,而慎《周易》牽復之義?!?宋 司馬光 《謝門下侍郎表》:“逮事 仁皇 ,備員諫省,容逆鱗之愚直,無補袞之嘉謀?!?明 無名氏 《四賢記·義功》:“一點丹衷期補袞,半生孝道成虛局?!?/p>
(2). 唐 代對補闕的別稱。 宋 洪邁 《容齋四筆·官稱別名》:“ 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,今漫疏於此,以示子姪之未能盡知者。太尉為掌武;司徒為五教;司空為空土……諫議為大坡、大諫;補闕(今司諫)為中諫,又曰補袞。”
承明
(1).古代天子左右路寢稱承明,因承接明堂之后,故稱。 漢 劉向 《說苑·修文》:“守文之君之寢曰左右之路寢,謂之承明何?曰:承乎明堂之后者也。”
(2).即 承明廬 ?!稘h書·翼奉傳》:“ 未央宮 又無 高門 、 武臺 、 麒麟 、 鳳皇 、 bai{1*1}虎 、 玉堂 、 金華 之殿,獨有 前殿 、 曲臺 、 漸臺 、 宣室 、 承明 耳?!?南朝 梁元帝 《去丹陽尹荊州》詩:“驂駕乘駟馬,謁帝朝 承明 ?!?宋 辛棄疾 《木蘭花慢·滁州送范倅》詞:“想夜半 承明 ,留教視草,卻遣籌邊?!眳⒁姟?承明廬 ”。
李洪名句,慶陵季文尚書休致會者三十一人各賦詩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