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向子諲《水調歌頭》:
閏馀有何好,一年兩中秋。
補天修月人去,千古想風流。
少日南昌幕下,更得洪徐蘇李,快意作清游。
送日眺西嶺,得月上東樓。
四十載,兩人在,總白頭。
誰知滄海成陸,萍跡落南州。
忍問神京何在,幸有薌林秋露,芳氣襲衣裘。
斷送馀生事,惟酒可忘憂。
注釋參考
神京
神京 (shénjīng) 京城 capital何在
何在 (hézài) 在哪里 where 公理何在?幸有
本有;正有。 唐 杜甫 《曲江》詩之三:“ 杜曲 幸有桑麻田,故將移住南山邊?!?宋 賀鑄 《望湘人》詞:“不解寄一字相思,幸有歸來雙燕?!?/p>
秋露
(1).秋日的露水。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祭屈原文》:“秋露未凝,歸神太素?!?隋 薛道衡 《老氏碑》:“春泉如醴,出自京師,秋露凝甘,遍於竹葦?!?唐 杜甫 《移居gong{1*1}安敬贈衛(wèi)大郎》詩:“水煙通徑草,秋露接園葵。”
(2).指清酒。 宋 蘇軾 《濁醪有妙理賦》:“湛若秋露,穆如春風,疑宿云之解駮,漏朝日之暾紅,初體粟之失去,旋眼花之掃空?!?明 高啟 《次韻答朱冠君游西山之作》:“玉壺一雙秋露傾,唯此可以忘吾情。” 金檀 輯注:“《庶物異名疏》:‘薌林秋露, 向白恭 酒名。’”
(3). 南朝 梁 江淹 《別賦》有“秋露如珠”之句,后因以“秋露”喻明珠。 元 張憲 《孥弟走馬歌》:“金龍五爪蟠彩袍,滿背真珠撒秋露?!?/p>
芳氣
芬香的氣味。常喻美德?!段倪x·陸機<擬西北有高樓>詩》:“芳氣隨風結,哀響?zhàn)ト籼m?!?李周翰 注:“芳氣,言德之美也?!薄稌x書·樂志下》:“蘭風發(fā)芳氣,蓋世同其芬。” 唐 駱賓王 《帝京篇》:“桂枝芳氣已銷亡, 柏梁 高宴今何在?”《宋史·樂志十》:“芳氣上浹,颷馭下臨?!?/p>
襲衣
(1).尸衣。《禮記·士喪禮》“子羔之襲也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此明大夫死者襲衣稱數(shù)也?!?清 夏炘 《學禮管釋·釋士喪禮褖衣》:“男子殊衣裳為之,謂之玄端。惟既死之襲衣,連衣裳為之,謂之褖衣。”
(2).古代行禮時,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?!抖Y記·曲禮下》“無藉者則襲” 唐 孔穎達 疏:“凡衣,近體有袍襗之屬;其外有裘,夏月則衣葛;其上有裼衣;裼衣上有襲衣;襲衣之上有常著之服,則皮弁之屬也。”
(3).成套衣服。 宋 文瑩 《玉壺清話》卷三:“﹝ 太祖 ﹞賜 去華 襲衣、銀帶,為右補闕。”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》:“詔尚書左司郎中 汪應辰 宴 國 於 玉津園 ……加賜襲衣、金帶、器、幣有差?!?/p>
向子諲名句,水調歌頭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