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盡孤山碧四圍,卻尋初路得來時(shí)
出自宋代楊萬里《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》:
行盡孤山碧四圍,卻尋初路得來時(shí)。
好風(fēng)借與歸船便,吹近瓊林卻不吹。
注釋參考
孤山
山名。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,孤峰獨(dú)聳,秀麗清幽。 宋 林逋 曾隱居于此,喜種梅養(yǎng)鶴,世稱 孤山處士 。 孤山 北麓有 放鶴亭 和梅林。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人事二》:“ 林逋 隱居 杭州 孤山 ,常畜兩鶴,縱之則飛入云霄,盤旋久之,復(fù)入籠中。” 宋 林逋 《宿姑蘇凈惠大師院》詩:“ 孤山 猿鳥 西湖 上,懶對寒燈詠《式微》?!?清 趙翼 《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》:“ 孤山 好林館,丹碧隱青漣?!?清 秋瑾 《梅十章》之九:“ 孤山 林下三千樹,耐得寒霜是此枝?!?郭沫若 《瓶》詩之四:“我是憑倚在 孤山 的水亭,我是佇立在亭外的水濱?!?/p>
四圍
四圍 (sìwéi) 四周;周圍 all around 在房子四圍遍植花草得來
覓得,求得?!豆騻鳌る[公五年》“公曷為遠(yuǎn)而觀魚,登來之也” 漢 何休 注:“登讀言得來。得來之者, 齊 人語也, 齊 人名求得為得來;作登來者,其言大而急,由口授也?!薄栋儆鹘?jīng)·見水底金影喻》:“其父覓子,得來見子,而問子言:‘汝何所作,疲困如是?’”
助詞。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,表示達(dá)到某種程度或出現(xiàn)某種結(jié)果。 金 董解元 《西廂記諸宮調(diào)》卷四:“女孩兒諕得來一團(tuán)兒顫?!?元 王實(shí)甫 《西廂記》第四本第四折:“愁得來陡峻,瘦得來唓嗻?!?郭沫若 《棠棣之花》第三幕:“他是樂得養(yǎng)尊處優(yōu),胖得來,實(shí)在連走路都很艱難了?!眳⒁姟?得 ”。
楊萬里名句,趙逵明大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十問九通離義床,今時(shí)登第信非常作者:黃滔作品:送人明經(jīng)及第東歸
- 平生補(bǔ)袞,用功最深
- 輕紅滿地人慵掃,空翠霑衣雨足時(shí)作者:張?jiān)?/a>作品:用折樞韻呈李丞相二首
- 山抹微云秦學(xué)士,露花倒影柳屯田。作者:蘇軾作品:殘句山抹微云秦學(xué)士
- 黃河口,清水頭,不聲嗚呼咽河不流作者:吳泳作品:祁山歌上制帥聞敵退清水縣作
- 雨寒不寒苔蘚紫,霜落未落楊柳黃
- 酒社我為敵,詩壇子有功。作者:蘇軾作品:元日次韻張先子野見和七夕寄莘老之作
- 樹棲新放鶴,潭隱舊降龍。作者:許渾作品:舟次武陵寄天竺僧無晝
- 故園望斷欲何如,楚水吳山萬里余
- 命輕人鮓曾聞?wù)f,楚羅懸知險(xiǎn)并然作者:趙蕃作品:自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