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顯《偈二首》:
吃粥了也,頭上安頭。
洗缽盂去,為蛇畫足。
更問如何,自納敗闕。
注釋參考
了也
宋 元 白話作品的語氣助詞,相當(dāng)于“啦”。 元 李致遠(yuǎn) 《還牢末》第一折:“這是我的不是了也。”《前漢書平話續(xù)集》卷中:“此事泄漏了也。”《七國春秋平話》卷上:“ 孫子 在那里了也?”
頭上安頭
《五燈會元·夾山會禪師法嗣·洛浦元安禪師》:“今有一事問汝等:若道這箇是,即頭上安頭;若道不是,即斬頭求活?!币庵^禪宗意旨應(yīng)該頓悟,一切思量分辨猶如“頭上安頭”都是累贅重復(fù),多此一舉。后因以比喻累贅多馀。 宋 黃庭堅 《拙軒頌》:“何況頭上安頭,屋下蓋屋,畢竟巧者有餘,拙者不足?!?清 王夫之 《讀四書大全說·論語·學(xué)而篇六》:“固不必就上面一截起論,為頭上安頭之説矣。”
成語解釋比喻多余和重復(fù)。頭上安頭出處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九:“饒你道有什么事,猶是頭上著頭,雪上加霜。”宋·黃庭堅《拙軒頌》:“頭上安頭,屋下蓋屋,畢竟巧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”釋顯名句,偈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4咔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