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造《再次韻示師文》:
中年狗多病剛狗制狗,文字譏評慵掛口。
克家尚須獅子子,時踞風(fēng)林一哮吼。
藏山有狗當(dāng)衣缽,端能太牛馬走。
之齊莫操竽,名楚要穿柳。
未聞狗監(jiān)薦子虛,聊遣吳王質(zhì)非有。
獨無鼓吹娛乃公,勝日不應(yīng)長袖手。
注釋參考
中年
中年 (zhōngnián) 人生的一個時期,一般指40—65歲,也有指35—55歲 middle age 人到中年 中期 medium term文字
文字 (wénzì) 記錄語言的符號,如漢字、拉丁字母。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在“瑯琊山刻石”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characters;script 倉頡之初作書,蓋依類象形,故謂之文,其后形聲相益,即謂之字。文者物象之本,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?!墩f文解字敘》 文章;作文 writing 文字通順 語言的書面形式,如漢文、俄文 written language 文書;公文 documents 行文字 密信 secret letter 得此文字譏評
譏評 (jīpíng) 譏諷評議 ridicule and criticize 譏評時政掛口
亦作“掛口”。猶言提及,談到。 宋 歐陽修 《與梅圣俞書》:“他事非獨不掛口,亦不關(guān)心,固無淺深可示人也。” 宋 蘇軾 《送劉邠倅海陵》詩:“君不見 阮嗣宗 ,臧否不掛口?!?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誓師》:“無恥之言,休再掛口?!?/p>
陳造名句,再次韻示師文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狂暴飛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