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連解難終辭祿,龍伯持傾只釣鰲
出自宋代孫沔《題子陵釣臺(tái)》:
舊交為帝不能邀,百尺雙臺(tái)照暮濤。
逸跡已將山共永,清名仍與月?tīng)?zhēng)高。
魯連解難終辭祿,龍伯持傾只釣鰲。
列傳古碑言未盡,一灘風(fēng)竹自蕭騷。
注釋參考
魯連
指 魯仲連 。 戰(zhàn)國(guó) 時(shí) 齊國(guó) 人。有計(jì)謀,但不肯做官。常周游各國(guó),排難解紛。 秦 軍圍 趙 都 邯鄲 , 魯連 以利害進(jìn)說(shuō) 趙 魏 大臣,勸阻尊 秦 為帝,曾說(shuō):“彼( 秦昭王 )即肆然稱帝, 連 有蹈 東海 而死耳!” 齊國(guó) 要收復(fù)被 燕國(guó) 占據(jù)的 聊城 時(shí),又寫(xiě)信勸說(shuō) 燕 將撤守。 齊王 打算給予官位,他便逃到海上。是一個(gè)兼有隱士、俠客和政治家特點(diǎn)的人。事見(jiàn)《史記·魯仲連鄒陽(yáng)列傳》。后因被視為奇?zhèn)ジ叩?、不慕榮利的代表人物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詣建平王上書(shū)》:“夫 魯連 之智,辭祿而不返?!?唐 李白 《古風(fēng)》之十:“ 齊 有倜儻生, 魯連 特高妙?!?清 方文 《夜泊東昌》詩(shī):“紛紛來(lái)往者,猶有 魯連 無(wú)?” 陳毅 《冬夜雜詠·含羞草》:“ 魯連 不帝 秦 , 田橫 刎頸死?!币喾Q“ 魯連子 ”。 宋 岳珂 《桯史·晦庵感興詩(shī)》:“世無(wú) 魯連子 ,千載徒悲傷?!?明 高啟 《送沉征士鉉歸海上》詩(shī):“倘見(jiàn) 魯連子 ,殷勤煩寄聲?!?/p>
解難
解釋疑難?!稘h書(shū)·揚(yáng)雄傳下》:“客有難《玄》大深,眾人之不好也, 揚(yáng) 解之,號(hào)曰《解難》?!?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申左》:“夫解難者,以理為本,如理有所闕,欲令有識(shí)心伏,不亦難乎?”
解除災(zāi)難?!睹魇贰ぴ颇贤了緜魅だ蠐搿罚骸暗垡?老撾 、 交阯 皆服屬中國(guó)久,恤災(zāi)解難,中國(guó)體也,令 琮 慎遣人諭之?!?/p>
辭祿
辭去爵祿?!稘h書(shū)·張安世傳》:“ 安世 以父子封侯,在位太盛,乃辭祿?!薄度龂?guó)志·魏志·田疇傳》:“有司劾 疇 狷介違道,茍立小節(jié),宜免官加刑。 太祖 重其事,依違者久之。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議,世子以 疇 同於 子文 辭祿, 申胥 逃賞,宜勿奪以優(yōu)其節(jié)。” 南朝 梁 江淹 《詣建平王上書(shū)》:“夫 魯連 之智,辭祿而不返; 接輿 之賢,行歌而忘歸。”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元泰定帝泰定二年》:“冬,十月,戊寅朔, 張珪 歸 保定 上冢,以病辭祿,不允。”
龍伯
(1).指 龍伯國(guó) 的巨人。 唐 張說(shuō) 《入海》詩(shī)之二:“ 龍伯 如人類,一釣兩鼇連?!薄度龂?guó)演義》第四六回:“至若 龍伯 、 海若 、 江妃 、 水母 ,長(zhǎng)鯨千丈,天蜈九首,鬼怪異類,咸集而有?!?/p>
(2).喻指漁者。 唐 李白 《大獵賦》:“龍伯釣其靈鼇, 任公 獲其巨魚(yú)。” 清 趙翼 《晚泊》詩(shī):“遠(yuǎn)火晚廻龍伯駕,荒蘆寒打雁奴更?!眳⒁?jiàn)“ 龍伯國(guó) ”。
釣鰲
《列子·湯問(wèn)》:“﹝ 勃海 之東有五山,﹞而五山之根,無(wú)所連著,常隨潮波上下往還,不得蹔峙焉。仙圣毒之,訴之於帝。帝恐流於西極,失羣圣之居,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,迭為三番,六萬(wàn)歲一交焉,五山始峙。而 龍伯之國(guó) 有大人,舉足不盈數(shù)步而暨五山之所,一釣而連六鼇,合負(fù)而趣歸其國(guó),灼其骨以數(shù)焉。於是 岱輿 、 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,沉於大海?!焙笠蛞浴搬烖仭庇鞅ж?fù)遠(yuǎn)大或舉止豪邁。 唐 李白 《悲清秋賦》:“臨窮溟以有羨,思釣鼇于滄洲?!?南唐 陳陶 《渡浙江》詩(shī):“靜寇思投筆,傷時(shí)欲釣鼇。” 宋 陳巖肖 《庚溪詩(shī)話》卷下:“ 宋景文 有詩(shī)曰:‘捫虱須逢英俊士,釣鰲豈在牛蹄灣?!孕∥锱c大為對(duì),而語(yǔ)壯氣勁可嘉也。” 張素 《秋風(fēng)曲》:“釣鰲者誰(shuí)子,中流聞前嘆?!?/p>
孫沔名句,題子陵釣臺(tái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6如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