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穴遷所探,秦望斯所紀(jì)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弟得臣殿丞簽判越州》:
再為會稽行,聊問會稽美。
禹穴遷所探,秦望斯所紀(jì)。
年代已浸深,書碑必亡矣。
剡溪有樵風(fēng),其事恐非是。
買臣千載后,得無負(fù)薪子。
黃庭昔換鵝,道士儻不死。
行當(dāng)訪其真,愿以鵝報爾。
慎勿笑我癡,萬事難可擬。
摘筍復(fù)盈檐,緡魚新出水。
此又食之珍,因書悉條理。
注釋參考
禹穴
(1).相傳為 夏禹 的葬地。在今 浙江省 紹興 之 會稽山 。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二十而南游 江 、 淮 ,上 會稽 ,探 禹穴 ?!?裴骃 集解引 張晏 曰:“ 禹 巡狩至 會稽 而崩,因葬焉。上有孔穴,民閒云 禹 入此穴?!?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游山》詩:“幸游 建德 鄉(xiāng),觀奇經(jīng) 禹穴 。” 唐 李白 《越中秋懷》詩:“何必探 禹穴 ,逝將歸 蓬丘 ?!?/p>
(2).指 會稽 宛委山 。相傳 禹 于此得 黃帝 之書而復(fù)藏之。 唐 李白 《送二季之江東》詩:“ 禹穴 藏書地, 匡山 種杏田?!?王琦 注:“ 賀知章 《纂山記》曰: 黃帝 號 宛委穴 為 赤帝 陽明之府,於此藏書。 大禹 始於此穴得書,復(fù)於此穴藏之,人因謂之 禹穴 ?!?禹 于 宛委山 得 黃帝 金簡書之說,見《吳越春秋·越王無余外傳》。 宋 陸游 《秋雨初霽徙倚門外有作》詩:“前身已預(yù) 蘭亭 會,老眼曾窺 禹穴 書?!?清 王譽昌 《舟泊武林城外因憶新安會稽之勝賦呈確慶夫子志別》詩:“學(xué)溯 考亭 開霧障,書探 禹穴 破云封。”
(3).相傳為 夏禹 決 漢水 時的住處。在今 陜西省 旬陽縣 東?!洞笄逡唤y(tǒng)志·興安府·古跡》:“ 禹穴 在 洵陽縣 東一百三十里。高八尺,深九尺。旁鎸“禹穴”二字。穴右有泉,味甚清洌。世傳 禹 決 漢水 時居此?!?/p>
遷所
舊指官吏因罪降職、流放之所在地。 唐 韓愈 《順宗實錄二》:“至是,人情大悅;而 陸贄 、 陽城 皆未聞追詔而卒于遷所,士君子惜之?!?/p>
秦望
山名。 秦望山 。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。相傳 秦始皇 東巡時曾登上此山以望 南海 ,故名。 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興?!乙怼罚骸癌z 曇翼 ﹞履訪山水,至 秦望 西北,見五岫駢峰,有耆闍之狀?!?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漸江水》:“又有 秦望山 ,在州城正南。為眾峯之杰,陟境便見?!妒酚洝吩疲?秦始皇 登之以望 南海 ?!?唐 李白 《送友人尋越中山水》詩:“ 東海 橫 秦望 , 西陵 遶 越臺 ?!?王琦 注:“ 施宿 《會稽志》:‘ 秦望山 ,在 會稽縣 東南四十里,舊經(jīng)云眾嶺最高者?!?宋 辛棄疾 《漢宮春·會稽蓬萊閣懷古》詞:“ 秦望山 頭,看亂云急雨,倒立江湖?!?/p>
梅堯臣名句,弟得臣殿丞簽判越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