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法智《偈二首》:
三界無法,何處求心。
驚蛇入草,飛鳥出林。
雨過山堂秋夜靜,市聲終不到孤岑。
注釋參考
驚蛇入草
形容書法活潑有力。 唐 韋續(xù) 《書訣墨藪》:“ 鐘繇 弟子 宋翼 每畫一波三折筆,作一戈如百鈞弩,作一點如高峯墜石,作一牽如百歲枯藤,作一放縱如驚蛇入草。” 明 文徵明 《題祝枝山草書月賦》:“昔人評 張長史 書‘驚蛇入草,飛鳥出林’,而《郎官壁記》乃極嚴整?!?清 李調元 《觀鐵公子草書》詩:“渴馬奔河紙尚動,驚蛇入草形初蟠?!?/p>成語解釋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。驚蛇入草出處《宣和書譜·草書七》:“若飛鳥出林,驚蛇入草。”使用例句作一戈如百鈞弩,作一點如高峰墮石,作一牽如百歲枯藤,作一放縱,如驚蛇入草。
飛鳥
(1).會飛的鳥類。亦泛指鳥類。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鸚鵡能言不離飛鳥,猩猩能言不離禽獸?!薄秴问洗呵铩すγ罚骸皹淠臼t飛鳥歸之。” 南朝 宋 顏延之 《赭白馬賦》:“惕飛鳥之跱衡?!?/p>
(2).指古代藏鉤游戲中不固定屬于哪一方的人。 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續(xù)集·貶誤》:“《風土記》曰:藏鉤之戲,分二曹以校勝負。若人耦則敵對,若奇則使一人為游附,或屬上曹,或屬下曹,名為飛鳥?!?/p>
釋法智名句,偈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