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楹凄已合,九仞杳難分
出自唐代王起《貢舉人謁先師聞雅樂》:
藹藹觀光士,來同鵠鷺群。
鞠躬遺像在,稽首雅歌聞。
。
度曲飄清漢,馀音遏曉云。
兩楹凄已合,九仞杳難分。
。
斷續(xù)同清吹,洪纖入紫氛。
長言聽已罷,千載仰斯文。
注釋參考
兩楹
(1).房屋正廳當中的兩根柱子。兩楹之間是房屋正中所在,為舉行重大儀式和重要活動的地方?!抖Y記·投壺》:“已拜受矢,進即兩楹間。退反位,揖賔就筵。” 漢 劉向 《九嘆·愍命》:“戚 宋萬 於兩楹兮,廢 周 邵 於遐夷?!?唐 顧況 《酬本部韋左司》詩:“ 況 與二三子,列坐分兩楹。”
(2).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 殷 人殯於兩楹之間?!焙笠嘁浴皟砷骸苯柚竿7殴阻?、舉行祭奠之所。《公羊傳·定公元年》:“正棺於兩楹之間,然后即位?!?晉 陸機 《挽歌》之一:“舍爵兩楹位,啟殯進靈轜?!?宋 黃庭堅 《司馬文正公挽詞》之一:“日者傾三接,天乎奠兩楹。”
(3).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予疇昔之夜,夢坐奠於兩楹之間……予殆將死也?!币蛞浴皟砷骸?。表示人之將終?!侗笔贰ぱq傳》:“ 裕 曰:‘近夢,恐有兩楹之憂?!?/p>
(4).指預兆人即將亡故的夢。 宋 范仲淹 《祭呂相公文》:“兩楹告兆,萬乘興哀。”
九仞
六十三尺。一說七十二尺。常用以形容極高或極深。《書·旅獒》:“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?!?孔 傳:“八尺曰仞?!?陸德明 釋文:“七尺曰仞,一云八尺曰仞?!薄睹献印けM心上》:“掘井九軔而不及泉?!?趙岐 注:“軔,八尺也。” 唐 黃滔 《景陽井賦》:“沒地無慙,顧九仞之深可匿?!?宋 葉適 《何倫秀才親喪不能舉》詩:“何當深九仞,更與崇四尺。” 郭沫若 《謝陳代新》:“說了一句外行話,敵對者會推翻你九仞的高山?!?/p>
王起名句,貢舉人謁先師聞雅樂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