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室飽參誰舍瑟,過庭精意自忘筌
出自宋代曾豐《崇安葉簿之先大夫易學得于天而未傳于人余竊》:
夢與神游會自然,乃翁于易發(fā)先天。
東周以上更三圣,南渡而來第一傳。
入室飽參誰舍瑟,過庭精意自忘筌。
勾稽小詘論思具,行侍玉皇香案前。
注釋參考
入室
入室 (rùshì) 比喻學問或技能已達到深奧的境界 gain the mastery of 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?!墩撜Z·先進》 雖受業(yè)門徒,非入室弟子,莫得親言?!稌x書·楊軻傳》 雖已登堂,尚未入室飽參
謂充分領略事理。 宋 曉瑩 《羅湖野錄》卷四:“ 明州 和庵主 ,從 南岳 辨禪師 游,叢林以為飽參。”《增修詩話總龜后集》卷二八引 宋 無名氏 《雪浪齋日記》:“為詩當飽參,然后臭味乃同,雖為大宗匠者亦然。”
過庭
(1).《論語·季氏》:“ 鯉 趨而過庭,曰:‘學《詩》乎?’對曰:‘未也?!粚W《詩》,無以言?!?鯉 退而學《詩》。他日又獨立, 鯉 趨而過庭,曰:‘學《禮》乎?’對曰:‘未也?!粚W《禮》,無以立?!?鯉 退而學《禮》?!焙笠蛞浴斑^庭”指承受父訓或徑指父訓。 唐 李商隱 《五言述德抒情詩獻杜仆射相公》:“過庭多令子,乞墅有名甥?!?宋 沉作喆 《寓簡》卷四:“ 白 ( 李白 )方幼穉,而其父首誨以靡麗放曠之詞。然則 白 之狂逸不羈,蓋亦過庭之所致也?!?清 錢謙益 《袁可立父淮先贈承德尚室司丞加贈奉直大夫尚室司少卿制》:“以忠義勉其子,過庭多長者之言?!?/p>
(2).以喻長輩的教訓?!逗鬂h書·黨錮傳·李膺》:“久廢過庭,不聞善誘?!?/p>
精意
(1).專心一意;誠意?!秶Z·周語上》:“精意以享,禋也;慈保庶民,親也?!?宋 范仲淹 《推委臣下論》:“圣帝明王,常精意於求賢。” 宋 陸游 《書憤》詩:“白首自知疏報國,尚憑精意祝爐熏?!?/p>
(2).精深的意旨。 唐 韋應物 《石鼓歌》:“一書遺此天地間,精意長存世冥寞?!?宋 胡仔 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·杜荀鶴》:“ 唐 之晚年,詩人無復 李 杜 豪放之格,然亦務以精意相高。” 清 方宗誠 《<桐城文錄>序》:“然務為窮理盡性之學,真知文之精意,而未嘗專用力,故簡潔涵畜,不及 惜抱 。”
(3).猶精神。 宋 范仲淹 《睦州謝上表》:“喘息奔衝,精意牢落?!?清 劉大櫆 《再與左君書》:“ 堯 、 舜 、 禹 、 周 、 孔子 固在也,其精意流於上下,并日月,貫鬼神。”
忘筌
(1).忘記了捕魚的筌。比喻目的達到后就忘記了原來的憑借。語出《莊子·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魚,得魚而忘荃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?!避酰ā?筌 ”。 晉 何劭 《贈張華》詩:“奚用遺形骸,忘筌在得魚?!?唐 韓偓 《感事三十四韻》:“du{1|1}夫常獨泣,多士已忘筌。” 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崔秀才》:“ 劉 始大悟,不覺灑然曰:‘君去固自得矣,將無使吾為忘筌忘蹄之人哉!’”
(2).引申喻不值得重視的事或物。 唐 劉禹錫 《春日書懷寄東洛白二十二楊八二庶子》詩:“曾向空門學坐禪,如今萬事盡忘筌。” 元 王禎 《農(nóng)書》卷二二:“資爾屈伸功用畢,莫將良器等忘筌?!?/p>
曾豐名句,崇安葉簿之先大夫易學得于天而未傳于人余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