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公唱西都,予預(yù)歐尹觀
出自宋代梅堯臣《依韻和王平甫見(jiàn)寄》:
尊王興霸國(guó),古莫重齊桓。
仲尼書大{1|1}法,亦莫重更端。
文章革浮澆,近世無(wú)如韓。
健筆走霹靂,龍蛇奮潛蟠。
揚(yáng)風(fēng)何端倪,鼓蕩巨浸瀾。
明珠及百怪,容畜知曠寬。
其后漸衰微,余襲猶未彈。
我朝三四公,合力興憤嘆。
幸時(shí)構(gòu)明堂,愿為櫨與欒。
期琢宗廟器,愿?jìng)浯斡瘾\。
謝公唱西都,予預(yù)歐尹觀。
乃復(fù)元和盛,一變將為難。
行將三十載,衣被劇纖紈。
后生喜成功,往往舞朱干。
君家兄弟賢,挺拔尤堅(jiān)宗。
譬彼登泰山,孰辨云徑盤。
忽在高高巔,兩腋猶插翰。
我久知子名,曾未接子驩。
前者和君詩(shī),薄言慚兒肝。
淮南喜子來(lái),袖刺字未漫。
明昌聞渡江,留書特相安。
今又獲嘉辭,至味非咸酸。
注釋參考
謝公
(1).指 晉 謝安 。 南朝 宋 劉義慶 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任誕》:“ 桓子野 每聞清歌,輒喚‘奈何!’ 謝公 聞之曰:‘ 子野 可謂一往有深情?!?唐 李白 《示金陵子》詩(shī):“ 謝公 正要 東山 妓,攜手林泉處處行?!?宋 辛棄疾 《水調(diào)歌頭·送施圣與樞密帥隆興》詞:“試問(wèn) 東山 風(fēng)月,更著中年絲竹,留得 謝公 否?”
(2).指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。 唐 李白 《夢(mèng)游天姥吟留別》:“ 謝公 宿處今尚在,淥水蕩漾清猿啼?!?唐 錢起 《送包何東游》詩(shī):“子好 謝公 跡,常吟孤嶼詩(shī)。” 明 高啟 《天平山》詩(shī):“難追 謝公 游,空發(fā) 阮生 慟。”
(3).指 南朝 齊 謝朓 。 唐 李白 《秋登宣城謝朓北樓》詩(shī):“誰(shuí)念北樓上,臨風(fēng)懷 謝公 。”
(4).指 宋 謝景初 。 元 費(fèi)著 《箋紙譜》:“紙以人得名者,有 謝公 ,有 薛濤 ?!眳⒁?jiàn)“ 謝公牋 ”。
西都
(1).古都名。(1) 周武王 都 鎬 ,至 成王 時(shí)別營(yíng) 洛邑 為 東都 ,因稱 鎬京 為 西都 ?!对?shī)·小大雅譜》:“小雅大雅者, 周 室居 西都 豐 鎬 之時(shí)詩(shī)也?!?2) 新莽 始建國(guó) 四年(公元12年)建 洛陽(yáng) 為 東都 ,因稱 常安 ( 新莽 改 長(zhǎng)安 為 常安 )為 西都 。(3) 東漢 都 洛陽(yáng) ,因稱 西漢 舊都 長(zhǎng)安 為 西都 。 漢 班固 《西都賦》:“ 漢 之 西都 ,在於 雍州 ,實(shí)惟 長(zhǎng)安 。”(4) 唐 顯慶 二年(657年)以 洛陽(yáng) 為 東都 ,因稱 長(zhǎng)安 為 西都 。(5) 唐 寶應(yīng) 元年(762年)以 鳳翔府 為 西都 ,不久罷。(6) 五代 梁 開(kāi)平 元年(907年)建都 開(kāi)封府 ,號(hào) 東都 ,因改 唐 東都 河南府 為 西都 。(7)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(923年),復(fù)以 京兆府 為 西京 ,又稱 西都 ,至 晉 天福 三年(938年)罷。(8) 五代 吳 都 江都府 ,至 南唐 改都 江寧府 ,因稱 江都府 為 東都 , 江寧府 為 西都 。 宋 陸游 《南唐書·烈祖紀(jì)》:“以 建康 為 西都 , 廣陵 為 東都 。”(9) 北宋 以 洛陽(yáng) 為陪都,因在 開(kāi)封 西,故稱 洛陽(yáng) 為 西都 。 宋 梅堯臣 《聞歐陽(yáng)永叔謫夷陵》詩(shī):“共在 西都 日,居??犊浴!?/p>
(2). 西漢 的代稱。
梅堯臣名句,依韻和王平甫見(jiàn)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單詞部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