遺簪墜屨
詞典解釋
亦作“ 遺簪墜履 ”。1.《韓詩(shī)外傳》卷九:“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,有婦人中澤而哭,其音甚哀。 孔子 怪之,使弟子問焉,曰:‘夫人何哭之哀?’婦人曰:‘鄉(xiāng)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,吾是以哀也?!茏釉唬骸纵樾蕉鲚轸ⅲ?a href="/hycd/y/y45487.htm" target="_blank">有何悲焉?’婦人曰:‘非傷亡簪也,吾所以悲者,蓋不忘故也?!?漢 賈誼 《新書·諭誠(chéng)》:“昔 楚昭王 與 吳 人戰(zhàn), 楚 軍敗, 昭王 走,屨決眥而行失之,行三十步,復(fù)旋取屨。及至於 隋 ,左右問曰:‘王何曾惜一踦屨乎?’ 昭王 曰:‘ 楚國(guó) 雖貧,豈愛一踦屨哉?思與偕反也?!?a href="/hycd/z/z66179.htm" target="_blank">自是之后, 楚國(guó) 之俗無相棄者?!?a href="/hycd/h/h251265.htm" target="_blank">后人合兩事為“遺簪墜屨”,比喻舊物或故情。《北史·韋夐傳》:“ 孝寬 ( 韋孝寬 )為 延州 總管。 夐 至州,與 孝寬 相見。將還, 孝寬 以所乘馬及轡勒與 夐 。 夐 以其華飾,心弗欲之,笑謂 孝寬 曰:‘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,惡與之同出,不與同歸。吾之操行,雖不逮前烈,然捨舊録新,亦非吾志也。’於是乃乘舊馬以歸。”《周書·韋夐傳》作“遺簪墜履”。 宋 曾肇 《陳州謝上表》:“篤遺簪墜屨之仁,推藏疾納污之誼?!?/p>
(2).指遺棄的簪珥鞋襪。 明 馮夢(mèng)龍 《永團(tuán)圓·江邊解鬧》:“若是果然投江,必然留下物件為記,不免再到江邊去,仔細(xì)尋覓一番,倘有遺簪墜履,也就是賢妻的芳魂所憑了?!?/p>遺:遺失;墜:掉落;屨:鞋子。掉落的簪和鞋子,比喻舊物。后指不忘舊友叫“不棄遺簪墜屨”。
國(guó)語(yǔ)詞典
遺簪墜屨
-
遺落的簪和鞋。比喻不忘故舊。
- 北史.卷六十四.韋孝寬傳:「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,惡與之同出,不與之同歸。吾之操行,雖不逮前烈,然捨舊錄新,亦非吾志也?!?/li>
- 幾處塵生隨候騎,半江帆盡見分流。——— 趙嘏送令狐郎中赴郢州
- 國(guó)家德澤,周及遠(yuǎn)邇——— 靖康小雅太尉鎮(zhèn)洮軍節(jié)度使同知樞密院事種公
- 暗點(diǎn)輕煙,便覺添疏秀——— 楊澤民蝶戀花
- 繡簾高揭,戒他莫把燈爇。——— 陳德武百字謠/念奴嬌
- 肴干酒未闋,金壺啟夕淪——— 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
- 蔽棠方有望,折柳卻關(guān)情——— 張栻送李新州
- 孤嶼消寒沫,空城滴夜霖——— 賈島送韋瓊校書
- 好山無十里,遺恨恐他年。——— 蘇軾同王勝之游蔣山
- 陽(yáng)烏生子偶成數(shù),丹鳳養(yǎng)雛同此名——— 霍總郡樓望九華歌
- 能將流水引,更入洞庭波——— 郎士元送洪州李別駕之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