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性
詞典解釋
(1).人的五種性情。指喜、怒、欲、懼、憂(yōu)。《大戴禮記·文王官人》:“民有五性,喜、怒、欲、懼、憂(yōu)也。”
(2).人的五種性情。指暴、淫、奢、酷、賊。《太平廣記》卷三引《漢武內(nèi)傳》:“﹝ 上元夫人 謂帝曰﹞汝胎性暴、胎性淫、胎性奢、胎性酷、胎性賊……捨爾五性,反諸柔善?!?/p>
(3).人的五種性情。指喜、怒、哀、樂(lè)、怨。 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:“故立文之道,其理有三:一曰形文,五色是也;二曰聲文,五音是也;三曰情文,五性是也。”
(4).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 漢 班固 《白虎通·情性》:“五性者何?謂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也。” 明 宋濂 《默齋銘》:“維人之生,內(nèi)則五性七情,外則三綱六紀(jì)。” 清 惲敬 《讀<大學(xué)>二》:“人之心,五性主之,曰仁、曰義、曰禮、曰智、曰信?!?/p>
(5).五臟的特性?!?a href="/hycd/h/h235650.htm" target="_blank">漢書(shū)·翼奉傳》:“五性不相害,六情更興廢。” 顏師古 注引 晉灼 曰:“ 翼氏 五性:肝性靜,靜行仁,甲己主之。心性躁,躁行禮,丙辛主之。脾性力,力行信,戊癸主之。肺性堅(jiān),堅(jiān)行義,乙庚主之。腎性智,知行敬,丁壬主之也?!?/p>
- 倘能循我言,佛日重光離——— 孚禪師箴仲殊
- 景似邱園宜避俗,事非風(fēng)月總忘言——— 項(xiàng)安世三次劉寺韻賦張以道新居與約齋夾湖相望
- 謝客元無(wú)疾,深居似有憂(yōu)——— 陸游書(shū)懷
- 天寒多木葉,愁思滿(mǎn)溪濱——— 徐璣臘日驪山渡逢故人
- 仕有職役勞,農(nóng)有畎畝勤——— 白居易書(shū)紳
- 錢(qián)王霞業(yè)今何在,牢落荒城積野煙——— 釋智圓浙江晚望
- 文章信美。——— 曹伯啟摸魚(yú)子
- 和歌誰(shuí)與共,摻別可無(wú)饑——— 周南懷友人趙蹈中
- 想金丹、圓成功行,活人相似。——— 劉辰翁乳燕飛/賀新郎
- 游人坌已集,挈榼三且兩。——— 蘇軾許州西湖
- 10我是削皮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