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詩·小雅·蓼蕭序》:“《蓼蕭》,澤及四海也?!?b>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 國景子 相 齊侯 ,賦《蓼蕭》?!?杜預(yù) 注:“《蓼蕭》,《詩·小雅》,言太平澤及遠(yuǎn),若露之在蕭,以喻 晉君 恩澤及諸侯?!焙笠蛞浴稗な挕敝?a href="/hycd/j/j340151.htm" target="_blank">君王的恩澤。 唐 白居易 《楊造等亡母追贈(zèng)太君制》:“《蓼蕭》之澤,宜自葉而流根?!?王闿運(yùn) 《影山草堂銘》:“山川無允猶之典,草木絶《蓼蕭》之澤?!?/p>